,我们就不反对崔宪封君,甚至只要他明确支持安兴君,我们还可以帮他劝说其他的大臣改变主意。”
“就凭我们?是不是力量有些不足。”谢保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在场的都只是五六品的中级官员,年龄又在三十上下,无论官品和人脉都不足以挑起这么艰巨的任务。“是不是再吸引些同道一起参加?”
“不行,”金侗宾断然否决道。“不能再扩大了,否则一旦外泄,你我身死不足惜,但再想让崔英之入毂可就千难万难了。”金侗宾的话听起来大义凛然,但实质还是怕分功的人太多了,所以他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来。“其实我们可以先放出谣言来。”
“谣言?”几人下意识的凑近过来。“怎么个说法?”
“就说崔氏有意用支持安兴君作为交换,以换取各方对崔宪封君的妥协。”
朴锦道有些不确定的问道:“这么简单?能成功吗?”
“不管能不能成功,只要风声放出去了,自然有人会推波助澜的??????”
几个人从金侗宾的宅子离开了,看着天上摇曳的北斗星,金侗宾脸色阴沉的轻声咒骂道:“想让我出局,那好,我就掀翻了台子,看大家怎么玩下去。”
说罢之后,他提笔写了封密信,唤来亲随道:“你去把这封信送到华夏国信使馆去,若是夏人问起来,就说是曾经跟总督衙门职方司约好的某人送来的,他们会知道怎么处理的。”
亲随脸露胆怯之色,于是金侗宾诱惑道:“我知道你贪恋宁波繁华,想留在华夏,这样吧,这件事做好了,我请华夏朝廷给你办理入籍??????”
武成五年七月初八,乞巧节刚过,正当朝鲜政坛关于封赏崔宪一事斗得不亦乐乎之际,一个对崔氏致命的谣言已经满城风雨了。为此,华夏驻朝鲜国信使丁安世郑重其事的向朝鲜议政府提交国书,就皇子入嗣朝鲜一事责问朝鲜是否准备违约。
迫于夏军可能大举入侵的压力,崔英之只好代表朝王李爀向丁安世表示并无违约之意。
丁安世满意而去了,但崔氏卖国的传闻在短时间内传遍了全朝鲜。
朝鲜各地官员此时似乎已经看清了风向,于是雪片一样的弹劾奏章向汉阳递来。而朝中反崔的大臣及安兴君母族一党也利用朝野的舆论拼命攻击崔英之。到了七月份,反崔舆论到了顶点,市面上谣传朝王即将解除崔英之左赞成的职务。
面对政敌的疯狂攻击和李爀态度的暧昧,崔英之迫不得已请旨入对。
鉴于崔氏一族的拥立之功,李爀给了崔英之最后的机会。
崔英之在面君之时痛哭流涕,再三表示并非自己出卖朝鲜,而是因为华夏势大,他不敢不从。考虑到即便替换了崔英之,舜官入嗣之事也无法更张,李爀最终决定保留崔英之的地位,并且为了安抚崔英之,李爀同意册封崔宪为武宁君。
这本是一个继续让崔英之背黑锅的决定,但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甘心失败的反崔朝臣们相互串联,甚至有人越过底线开始联络汉阳驻军。
眼见得,一场兵变或者暗杀就在眼前了,关键时候崔英之当机立断,决定调回崔宪。
可反崔一党中不乏聪明人,他们当然知道,当拥有赫赫“战功”的崔宪返回汉阳之际,那些墙头草的西班武臣会如何决断,于是拼命反对崔宪回师,甚至以封爵名义召回崔宪也遭到了他们众口一词的反对。
见通过正常渠道调回崔宪已经不可能了,而形式又一天一天紧迫起来,已经被逼到墙角的崔英之便孤注一掷,密令崔宪引兵进入汉阳。
七月二十日,崔宪率嫡系兵马二千返回汉阳,在汉阳的西班武臣果然纷纷投向这位“强人”。崔宪遂以小博大,一举掌握了汉阳内外一万五千朝军的最高指挥权。
军权既然到手,又得到李爀的默许,崔英之便动起手来。
七月二十二日,崔宪以在平壤城中获得部分大臣附清书信为由,纵兵对崔氏朝敌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只二十二日当天,就有二十余名大臣及其子弟被杀,更有百多人被抓拿下狱,宫中的安兴君也遭到软禁。
一时间汉阳血流成河,朝鲜陷入了崔氏专权的恐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