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卷 145回 姬昌脱难过五关 姜尚拜相主西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门下明理师兄,想是念及明理师兄和祖上的渊源不浅,乃至好言相帮;蒙恩师厚赐,方才法外开恩,将孩儿收入圣人门墙。此间种种,岂容孩儿心怀反复,再恋富贵权势,再继任西歧之主?还望父王见谅。”

    他父子两个叙述前因,不觉驻足,阻了路人通行。料想西歧城中之民,多有见过姬昌和伯邑考面目的,当即认出,急忙跪于路侧,由心欢呼:“天大喜事!贤侯终回归故土了!贤侯千岁,世子千岁!”又逢姬昌之母太姜思儿心切,忽见风过三阵,竟带吼声,不觉心中惊异,乃命侍儿焚想,取金钱演先天之数,才知姬昌与伯邑考已然平安同回西歧。太姜大喜,连忙通传百官及姬氏众子接驾;正合城中万民欢呼声起,众文武与众世子无不欢喜,人人大悦,遂穿大红吉服,驾车套马,来迎姬昌和伯邑考,

    正是:

    万民欢呼迎主回,车辇排开接侯归;羁里七年今已满,金鸡一战断穷追。

    从今圣化过尧舜,目下灵台立帝基;自古贤良周代盛,臣忠君正见雍熙。

    亲友君臣再度相见,少不得欢愉痛哭;然众人亦知姬昌、伯邑考旅途劳顿。想必困乏已久,遂渐渐散去。伯邑考却乘此隙,对姜尚复施大礼,说道:“邑考即已决心修真求道,本不该强求。然则,今日乃见老父虽似壮健。其实年迈,不忍见其劳累至此,又不能长侍父亲身边,便思师兄奉命下山历练,之前更在朝歌为官,西歧地小民寡,自不入师兄法眼,但请念在师弟一片孝心,诚心恳请师兄暂留西歧。辅佐一时。还请师兄恕邑考私心,千万莫要拒绝。”

    姜尚奉师命下山,入朝歌为官。不过是为了解情报,最终却始终是奔着西歧而来。如今伯邑考之请,无疑正隧了姜尚的心思;姜尚先是一怔,不觉失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即是师弟诚心所求,为兄也不做作,此事是师弟之事,便是自家之事,岂有拒绝之理?若是文王千岁亦是有意。贫道自是欣然奉命。”

    伯邑考大喜,原待择机向姬昌面陈此事;不意姬昌本就对伯邑考修真问道之事,心存疑虑,那日受臣民迎接所扰,亦未曾理清前因后果,略有闲暇时,便召伯邑考来见。父子相见,备叙旧事;姬昌闻听伯邑考之师,乃是人族圣父胡卢之挚友。又忆及祖上师从之人明理,乃是胡卢的嫡系弟子,自己长子能如其门墙实在是一份极大的福缘!不觉心中安稳。然而,姬昌终是有些放心不下,毕竟修仙之事全凭机缘,委实强求不得,当即乃卜一卦。虽然未能算定,但也可以肯定伯邑考前途光明无限,远在承继西歧之上。似有九九及至之卦象。

    世间天子也不过是九五之命。伯邑考竟能有九九至尊之命,果然不能常在人间!姬昌心中疑惑之余。却也去了阻拦伯邑考求仙问道地心思,否则便不是爱儿,而是害子杀子了。

    此事至此暂时告一段落,却听伯邑考又道:“孩儿此次回来,只可稍留,主旨乃是了结凡尘俗事,只得半月之期,之后便须回转高山,专心修炼。父王可从众兄弟中,择贤良道德者立为储君;二弟姬素有大志,好武事,复有文才,孩儿前望朝歌之时,更是托二弟暂代处理政务,如今观之,众人相处理事果然颇为相得,父王可以予以厚望。另有孩儿师兄姜尚,精通兵事,擅理政务,可谓文武全才,一时之选;今奉师命游历凡尘,以作历练,乃当世奇才,之前更曾在朝歌为官,官至上大夫,政绩极佳,尝有贤名。孩儿不忍见父王年岁见长,纵然身子康健,到底已年近古稀,仍被众多政务琐事缠身,劳心劳力;特意肯请师兄姜尚暂留西歧,辅佐父王治理百姓。如今姜尚师兄已经同意,只差父王点头应允。”

    姬昌眼见伯邑考有此孝心,即使将要脱离凡尘,专心修道,仍旧心怀西歧,用心谋划,不觉心中宽慰。然而,国之大事,不可不慎;姬昌自然不会仅因伯邑考一面之词,便对姜尚委以重任,那样却是近乎儿戏了,总要经过必要的测试,然其在朝歌之时也时常听闻过姜尚之大名,当即乃道:“即是我儿极为推荐,为父自会考虑;至于你二第姬,终是年轻气盛,行事多有孟浪之处,仍须观察调教,若有长进,方可立为嫡世子。我儿即已定下决心,立志求仙问道,他日回山,自该专心修炼,求一天仙正果。为父虽然老迈,却还吃得饭,饮得酒,精力充沛,我儿大可不必挂心。”随后,姬昌请来姜尚相见,一番深淡之后,果然见姜尚谈吐不凡,见识深远,老成谋国之余,多有锐意进取之心,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大才。竖日,姬昌召来文武,授了印信令旗,竟拜姜尚为相,总领西歧政务兵事;复又对姬言道:“汝兄已经拜入道门,不日便会离开西歧,入山修炼。姜道长乃是大贤,汝当待以师礼,好生学习,不可轻慢,莫要叫为父失望。”

    日前姬初掌权柄,早已有迷醉于权势的美妙滋味,之前突闻大哥伯邑考获罪身故,伤心之余,尚也有几分窃喜,不意竟见父王和大哥伯邑考一并安然回来。高兴之余,却也有几分失意;当真是痛苦并着快乐,快乐并着痛苦,短短数日之内,大喜大悲,喜忧参半。连经波澜,起起落落,个中心事,却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然姬素来与其兄感情甚笃,见大哥平安归来,却也死了心,准备安心辅助大哥治理西歧,岂料姬昌忽出此言,分明在暗示什么。

    姬寻思:“大哥即去修道。他日自要成仙,,想必便看不上这西歧的尘世大位;如此一来。岂非……”念及此处,姬不觉大喜,恭声应道:“父王放心,儿臣虽然年少,但这数月间代大哥处理政事,早知其中艰辛,定会一心一意向姜道长学本事,必不负父王厚望。”

    半月之期转瞬即过,伯邑考遂向家人辞行。回万寿山五庄观随镇元大仙修身学艺不表。单说姬,经过半月相处,愈加钦佩姜尚之才能;同样的政事兵务,他自己亦曾处理过,即使征求了众臣诸将地意见,仍就有许多为难之外。然而到了姜尚手中,当真是不止一提,几乎不用考虑,信手便可处理妥当。

    钦佩之余。姬寻思:“早前还怪父王卤莽,将霍然便拜一出家人为相,不意父王果有慧眼,那姜丞相大是贤能,难怪父王对其信任有加,委以重托;若能得其认可,以为助臂,他日立储之时,岂非事半功倍?”即存此心。姬自然对姜尚多方拉拢。时时有意无意地在姜尚面前,散“王霸之气”。存心收服姜尚。

    姜尚看在眼中,不觉好笑;试想姜尚原乃修道之人,已得太乙天仙之果位,若非正逢天地大劫,行那封神之事,须得借重西歧,岂会放心修炼,轻坠凡尘?莫说姬仅仅是文王姬昌一子,便是文王本身亦只是适逢其会,多有借重之处,不曾存下甚收服之心,何况区区姬?

    姬到底年轻气盛,未能正视自己的身份,自己表错了情,不去自省,只见姜尚对自己的示好,竟丝毫无动于衷,还道内中另有隐情,不由胡思乱想起来。寻思:“能做地该做的皆已做了,为何姜丞相视而不见呢?为何总是摇头而笑呢?难道大哥修道之后,竟还会回来不成?姜尚辅佐父王,乃是一个伏笔,避免回来之时,权柄尽失?”

    果然是权势迷人眼,一念即生,姬越想竟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要不没有别的解释,不觉心烦意乱起来,渐渐起了嫉妒之意,寻思:“大哥真是好运,不但拜入道门,有望修仙成道,而且还有姜丞相这般贤能相助,留守后路。我为什么就没有这等运道呢?”

    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日夜里,姬忽在梦中见一道者:“头上青巾一字飘,迎风大袖衬轻梢;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道者自东南来,作歌唱道:“胸内玄机可长生,腹中奥妙隐六韬;跨虎登山随地走,3山五岳任逍遥。”

    姬大叫一声自梦中醒来,心中亦忧亦喜:忧者,不知其中凶吉;喜者,或是大机缘。姬寻思半晌,终是不解其意,乃去问文王姬昌。姬昌亦是不解,立卜一卦,却是大吉之象,不由寻思:“难道二子竟亦有仙缘?”姬昌心中为难,既不愿阻了儿子前程,又不想见姬亦去求那仙道,毕竟姬昌儿子虽多,已满百数,但也架不住一个接一个地出走;终于说道:“不若请姜丞相前来一问,或可知晓正解。”姬不敢违背,只得去请姜尚。

    少时,姜尚来见,听完姬叙述,料想乃是同道施术托梦,以为有缘,意在入驻西歧,乃道:“殿下自去无妨,机缘即至,不可相负。”姬大喜而去;姬昌却是面露忧色,说道:“可是姬亦有仙缘?倘若果真如此,西歧岂非后继无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