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九十三回、真呕心沥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担。</br></br>李嗣源的没话说,他心里想的和李存勖差不多。</br></br>郭崇韬一句话,李存勖和李嗣源全僵那儿了。</br></br>******</br></br>一会儿后,还是李存勖打破了僵局。</br></br>李存勖说:“要不咱这么着吧。咱们发七万兵去救长安,咱们发十三万兵去救徐州。至于你们谁去救徐州,谁去救长安,你们抓阄得了。”</br></br>郭崇韬说:“皇上,我……。”</br></br>李存勖说:“郭丞相,有话你就说吧。”</br></br>郭崇韬说:“我说出来后,我怕得罪李嗣源。”</br></br>李存勖说:“说也无妨。”</br></br>郭崇韬说:“那样的话。我怕李嗣源耽误事。”</br></br>李嗣源这个气啊!</br></br>李嗣源心说:郭崇韬,就你本事大!就你能以少胜多!我耽误事,我是饭桶啊?</br></br>但是,李嗣源只是心里想,他口里可没说。</br></br>因为李嗣源是个懂涵养的人:万一真应了郭崇韬的话,万一自己真耽误事呢?以少胜多不容易!七万人打不过人家十万人,并不新鲜。</br></br>******</br></br>李存勖问郭崇韬:“郭丞相,以你之见呢?”</br></br>郭崇韬说:“以臣之见,刚才臣说了,臣领十万兵去救徐州,李嗣源领十万兵去救长安。”</br></br>李存勖说:“郭丞相,这事可干系重大,可君无戏言啊!”</br></br>郭崇韬说:“我愿立军令状。”</br></br>李存勖说:“好!”</br></br>郭崇韬说着,他把军令状写了。</br></br>郭崇韬在军令状上写道,他如果这次救不了徐州,他愿献出他全家人的性命。</br></br>*******</br></br>李嗣源见郭崇韬把军令状立了,他也写了一份军令状。</br></br>李嗣源也在军令状上写道:如果他这次救不了长安,他也愿献出他全家人的命。</br></br>其实李存勖没让李嗣源写,是李嗣源自己要写的。</br></br>李嗣源这是憋着气写的。</br></br>李嗣源心说:郭崇韬也太目中无人了!</br></br>*******</br></br>其实,这不是郭崇韬目中无人,这是郭崇韬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br></br>郭崇韬为什么这样呢? 他听李存勖的,再招十万兵,二十万兵救徐州,或者不招兵十三万人马救徐州不行吗?</br></br>先说招兵这事:如果再招兵的话,必然会给老百姓带来负担。招兵,必然从老百姓中招;招兵,也必然给老百姓加捐加税,不然的话军饷哪里来啊?种地的人少了,捐税多了,老百姓就会有负担。</br></br>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中的另一个方面,现在他李存勖统治下的北方老百姓的生活不如南方。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不如人家,如果再给老百姓加捐加税,就会有亡国的危险。</br></br>至于李存勖统治下的北方的老百姓的生活为什么不如南方,前文我说了,原因是近十多年来南方没有战争,南方一直在发展,北方常有战争。</br></br>战争必然会给老百姓带来负担啊。</br></br>郭崇韬又为什么不李存勖的那句,他领十三万人马救徐州,让李嗣源领七万人马救长安呢?</br></br>他对李嗣源不放心。</br></br>万一长安救不了,万一李嗣源败了,李存勖得半壁江山就没了。</br></br>郭凑个韬这也是对李存勖的江山呕心沥血啊!</br></br>郭崇韬对李嗣源不放心,他对他自己就放心吗?他又有什么理由保证他能十万大军胜徐知浩的二十万大军呢?</br></br>郭崇韬没把徐知浩放眼里。</br></br>郭崇韬心说:徐知浩不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娃娃吗?他有什么了不起?</br></br>******</br></br>就这样,郭崇韬领着十万人马,带着李存霸李存孝等去救徐州;李嗣源带着十万人马,带着于孝天等去救长安。</br></br>郭崇韬想的不错,他可没有想到,徐知浩的手下高手如云,现在就连武功盖世的南方圣人司马德云都在徐知浩的大营之中。</br></br>郭崇韬救徐州,他遇上了天大的麻烦。(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