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卫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爆发的回民苏四十三起义,不仅是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同时也揭开了清代中期以后各族人民大规模反抗斗争的序幕,其规模影响极大,可谓是乾隆朝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
陈道海早于乾隆四十六年元月便从甘肃马鞍山的章容敏处侦知甘肃新教有反常异动之举,新教开始大肆地收集兵刃,训练教徒,可能有反抗朝廷之举动。
甘肃冒赈案可是乾隆朝贪腐三大案之一,容不得学历史出生的陈道海忘记。
为了实现依靠甘肃冒赈案再次吸引乾隆注意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当时的陈道海就匿而不报,还接连向章容敏发出指示,要其加强对兰州知府杨士玑的拉拢,让兰州府明确向新教表明朝廷是站于老教一边,迫使新教加速起义。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新教财力物力上的支援。
苏四十三发动起义是于三月十八日爆发的,而陈道海于三月二十日便收到了章容敏的细报:
三月十六日,因旧教循化清水工头人韩三十八,即循化土司韩瑆的表弟,被人发现死于家中,致命伤乃是咽喉一刀。
接到土司韩瑆的报告后,兰州知府杨士玑与河州副将新柱赶赴循化,处理韩三十八的命案。
到达循化之后,新柱在杨士玑的授意下,也由于章容敏的贿赂,当着来迎接的新教教徒的面公开表示支持老教,反对新教的传教。新柱要求新教立刻停止布教活动,遣散徒众归化于老教,否则将屠尽所有新教教徒,这彻底激起了在场的新教徒们的愤怒。
鉴于官府的立场及严峻的形势,苏四十三与贺麻路乎商定后决定起义,反抗清廷的压迫。
三月十八日晚,新教循化地区二千余教徒在苏四十三与贺麻路乎的带领下,兵分两路,一路走白庄,杨士玑下榻之地;一路走起台堡,新柱下榻之地。
贺麻路乎轻而易举地摸黑杀入起台堡,手刃新柱于剑下。而苏四十三则遇到麻烦,被白庄的守夜兵丁发现。经过一番激战后,也攻陷了白庄,尽杀护卫的官兵,独不见兰州知府杨士玑。
原来杨士玑极为狡猾,见情形不妙,便穿了件薄衫从后门急窜到附近的山中避难了。幸好章容敏的天鹰队早就盯着杨士玑,在见其逃之夭夭后,便果断地把他抓住处决,随后更是把尸体神不知鬼不觉地移入白庄,嫁祸于苏四十三。
在接到兰州知府杨士玑及河州副将新柱被杀的消息后,陕甘总督勒尔谨立即让安定县知县黄道炅奔袭会宁县关川,捕走了新教总掌教马明心,另一位新教重要人士韩掌教则被关押于河州。
二十一日,苏四十三等人闻讯后便率领起义教徒在飞鹰队暗助之下,沿大力架山通路及黄河孟达峡小路,直扑河州。仅一日,便将河州攻破。河州知州周植自缢。新教徒大杀汉族官吏及老教信徒并释放了韩掌教及大批囚徒充实队伍。二十二日开向兰州的苏四十三起义队伍已是有了七千人之众
二十五日,苏四十三率教众从间道进逼兰州,环城鼓噪,要求释放马明心。守卫兰州的只有标兵三千三百人,一经接战便死亡三百余人。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杀死马明心,但因抗击义军不利,三战三败,不得不释放马明心子婿,并登城向义军求和,使缓兵之计。
此时的回民起义,已是呈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之势,甘肃60%以上县州的回民开始响应苏四十三,反抗汉族官吏的剥削。十日之内,苏四十三的军队已从七八千增至四万余,对清廷部署于甘肃的绿营部队形成兵力上的压倒性优势。
陕甘总督勒尔谨见纸已包不住火,且省城兰州岌岌可危,不得已只好上报朝廷,禀明新教起义之事,要求火速增援。
当时陈道海接到飞鹰队密报后,嘴角边不由露出一丝微笑,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也该到了自己上场的时候了。
只要能剿灭新教,再对甘肃官场来个大整顿,把甘肃通省官员通同舞弊,冒赈吞银案给揭发出来,这可是大清开国以来的第一贪污大案,绝对又是个大好晋升的机会。
出乎陈道海意料的是,乾隆居然令和珅与己一同奔赴甘肃,并让和珅暂时主持一切军中要务。要自己成天看和珅脸色行事,实在令陈道海腹诽不已。但此乃皇命,不得违抗,陈道海也只好领旨做准备。
峰回路转的是那和珅知晓自己极有能耐,怕自己把功劳都给抢了去,便分发了个押运粮草的任务,要自己统领四百兵马殿后,负责粮草的安全。
对于这一点,陈道海倒也心安理得,不与和珅去争论什么。能离那和珅远一些都是好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战前对于情报的收集,对于整个战役来说极其重要,陈道海非常明了这一关键所在,故早早便让章容敏每隔两天把甘肃新教的情况用九百里加急传送至府上。
从章容敏的情报中已得知,现在甘肃新教教徒因对官军连站连胜,且就在前几日还刚刚攻占清廷重兵把守的落马寨,获取战马四千匹
,气势高昂,大有势不可挡,气吞山河,直捣省城兰州之势。反之官军则士气低落,毫无战斗力可言,连战连退,损兵折将,已收缩防线于兰州附近。和珅如此急着赶去送死,陈道海自然不会拦着他的。
现在的甘肃前方,共有标兵两营,即固原、甘肃两镇标兵约五千人,由固原提督常德冒、甘肃提督仁和统领着龟缩于兰州城内死守待援。
回民义军则被苏四十三分为五股,每股约八千人,由苏四十三、贺麻路乎、田五、赛力卖、张文庆各领一军,分别布于兰州城四周,以切断来援清军。
义军队伍中有着大量的新教徒,对殉教极其的狂热。因苏四十三打出了圣战的名义,故战斗力极强,一人可顶两人用。
陈道海估算到这种情形,对自己这四百的手下有些担忧。再加上大清承平日久,军队腐败透顶,吃空饷,不习操练。无事则应对趋跄,务为美观;临阵则巧为推诿,求便私图。早已是不堪征战,遇敌有一触即溃之势。
带着这种兵丁上阵打战,那简直是自寻死路。于是陈道海召集了杨芳、杨遇春、风云三人前来协商,该如何整顿方为上策。
二杨毕竟在军中呆过一段时日,对绿营的种种弊端皆知之甚详,也曾设想过如何整顿军营的条策。相比之下,杨遇春老持成重,不太爱发表看法,而杨芳年青气盛,很有一股冲劲。
在受到陈道海的咨询后,杨遇春本想开口,见杨芳一副蠢蠢欲动之样,便闭口不言。
杨芳起身朝陈道海说道,
“大人,我与杨大哥一起在营中共事多年,深知绿营之弊端。平日里懒散不堪,真遇起战事来,又毫无战斗力可言,只能坏事。
想那王伦起事时,参与剿贼的绿营官兵便有未见敌影而闻风溃败之举,有战必败,实不是可用之兵。”
陈道海知晓自己在用兵方面不如二杨,便不耻下问道,
“那你的意思是?”
“大人,我与杨大哥曾经探讨过,我们想仿照明朝戚继光练兵之法招募新兵并依样练兵。”
戚继光?戚家军?
历史系博士毕业的陈道海自然是知晓的。
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从浙江义乌群山之中招募勇敢的农民和剽悍的矿夫共3000余人,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新型军队。队是基本战斗单位,队员按年龄、体格分别配备不同的兵器,作战时,全队队员各用其所长,配合作战,攻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