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大发神威之后,华国便收敛声息,在沉默中度过了欧战。
虽然陆军和空军已经有了极好的发展,但海军还处于落后状态,造船技术方面也落后于人。
战争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仅仅只是震慑和捍卫己身权力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连番取得胜利之后,华国方面并没有被眼前的荣耀冲昏头脑,而是牟足了劲儿,开始大力发展造船技术,培养海军。
华国现在看着光鲜,不仅一雪前耻,还得到了欧洲各国的认可,被他们视为地位同等的合作伙伴,但这只是暂时的,如果他们安于现状,很快就会尝到苦果。在如今的国家角逐中,不进则退。时间不等人,没有一个人想要再品尝那种被人远远甩在身后的滋味。
当欧战进入到最后的高-潮时,华国的造船业还发展得如火如荼。从战败国俄国和日本那里,他们得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顾舒晗虽然对于造船业虽然不精通,但是对于战舰发展的大势,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外在的技术有了,内在的大方向也定了,造船专家们开始没日没夜的啃那些对于他们来说过于先进和枯燥难懂的知识,争取早日将这些知识化为己有。
当一战结束的时候,华国第一艘新式战舰开始试运行。这艘糅合了日俄技术的战舰在试运行阶段取得的成功,让华国政府和军部都对造船业有了信心。
不过,政府首脑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另一件事夺走——协约国在巴黎举办会议,并邀请作为盟国的华国参加。
虽然华国没有直接参战,但这一次,任谁都无法否认华国作为协约国一员的地位。不说华国卖给协约国的飞机和坦克,单是华国平价卖给协约国的武器,以及曾经背井离乡来到欧洲,帮助欧洲各国进行战地作业和战时后勤服务的华国人,就已经足以说明华国在欧战中所做的贡献了。
当然,在曾经另一个时空中,没有国际地位、没有正面参战的华国,并没能得到这种待遇,虽然也同样被邀请参与巴黎和会,但并没有被协约国视为他们的一员,而仅仅作为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跟班。连华国人派出的十多万人在欧洲各国所付出的汗水,也被视为理所当然——反正华国人多,劳动力廉价,不是么?既然没有实力,出点人不是应该的么?那个华国,虽然名义上身处协约国阵营,但最终并没能够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力。胶州岛虽然被从德国人的手中夺了过来,却被以分猪肉的形式,送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如今,华国人已经赶跑了德国人,并打哭了日本人,自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这场会议中,他们会拥有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虽然获得的好处也许没有直接参战国多,但本身的权益和尊严至少不会再受到侵害。
反倒是日本,这次也和同盟国成员以及苏联一样,被排斥在了会议之外。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