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8章 日记(26)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某月某日天气:晴天心情:无

    回家的路上,我见到一项大工程---一条纵贯兰马县南北的引黄大干渠正干得热火朝天。我看这条渠约摸三十来米宽,十来米深,从北头古道那里开挖,到县城最南头至少有五十多里长,沟里的民工一个挨一个,黑压压的象蚂蚁似的。

    听说县里前几届领导都有意动工,只是财力不够,这任县委书记真够种,刚上任就把工程搞开了,这可是兰马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工程。听宣传这条渠能灌溉、泄洪、航运、旅游、养殖…反正是能为兰马县的经济腾飞提供巨大的源动力,能为现在活着的和以后活着的提供多多收益。

    不过我很疑惑,引黄并非引真正的黄河水,古道只是废黄河,河水少得可怜,就象痨病鬼喘气--憋半天才能来一股子水。河道里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是荒沙飞扬。大旱的天,还是多打几眼机井合算,可几眼机井哪有一条大渠气派呢。

    但这些与我何干呢?挖沟也好,打井也好,都是他们大事情。

    我平时回家总有归心似箭的感觉,路上所见的一切都感觉很新鲜,而今天,我对眼前的一切都索然无味,甚至是凄凉感。

    我走一路,头脑乱一路,纷乱的心没理出一点头绪,草根潭村就在眼前了。我不愿回家,就走小路,绕过村子,一直走上古道大堤。

    我坐在堤上,面向河岸。河床被开辟成大片大片的麦田。天旱,麦子矮矮的,麦穗稀不楞的小,风吹过来,荡起一层一层的波浪。我无心欣赏麦景,心乱如这无序的麦子。

    记得在小学时,有一次考试我没得第一,只是第二,我不敢回家,躲在河堤上。太阳落山了,天渐渐黑下来,我又冷又饿又怕黑,不停流泪。天很黑了,母亲等不到我,就一路喊着我的名字寻到河堤上。她见到我时只是一个劲地哄我说,第一有啥好,就是倒数第一娘也高兴。那时候母亲还年轻,对生活还很乐观。

    我一年年长大,母亲便一年年消瘦,脸上的操劳便一点点凝重。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母亲的生活中可能只占不到一小半,而现在几乎占据了母亲的全部生活。

    我坐在河堤上,看风刮麦子,东边来风,麦子一齐向西伏去;西边来风,麦子一齐向东伏去。泪水便在反复无常的风向里湿润。

    太阳落山了,滚圆滚圆的砸在故道里,满河床的金黄。鸡鸭入院,牛马入圈的叫声,村里母亲招呼孩子乳名的喊声近在耳边。

    晚饭熟了,该回家了。我知道母亲再不会来河堤寻我了。我不由地掏出那张“请柬”,手在微微发抖,我恨恨地想,撕碎它吧,撕碎它吧--可这是班主任的“圣旨”,撕不得的。

    我无耐地握在手里,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家。

    院里弥漫着浓重的的中药气。我看见母亲坐在煤火炉前,佝偻着身子,拿一把笆蕉扇扇炉火,炉上坐着一个砂锅,药气从锅里飘散出来。我的妹妹正拉着风厢烧大灶。

    母亲的病还没好吗,我鼻子酸酸的,“娘。”我喊一声,想哭。

    “小华回来了嘛。”母亲惊喜地扬起脸来,在炉火的映衬下,她苍白憔悴的病容显出一些红润。

    “哥,你回来啦。”妹妹也向我打照呼。

    “昨回来恁晚。”母亲问。

    “有点事--耽误了。”

    “饭还没做好,饿了吧。”

    “不饿。”我见馍筐子就在锅台上,里面是几块黄黄的杂面饼子。

    我经常看到报纸上写,只吃精粉面不好,五谷杂粮更营养。但我知道,杂面馍与白面馍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代。我很想知道玉米面在嘴里是否还很粗糙,但我没有一点食欲。

    我问:“娘,您的病还没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