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安阿飘”
是闽南方言,很难完美无误地翻译到普通话中来。
它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闽南孩童间的一种小画片,买来时一版一版的,与邮票有几分相似,但是没有齿孔,只有虚线。
延虚线剪开,一张张的“安阿飘”
就成了小朋友的“掌中宝”
了,连上课时都还常常忍不住拿出来偷偷地观赏!
“安阿飘”
的图案艳丽,几笔勾勒出的人物虽然缺乏立体感,但形象鲜明,往往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是孙悟空,还是诸葛亮,与更早一些流行在上海等地的“香烟画片”
颇为相似。
“安阿飘”
的背面有简约的单色的文字说明,印功较前面的图画粗糙!
风行时几乎男童女童的书包里或口袋里都有一小捆用牛皮筋捆扎的“安阿飘”
,或赏看、或交换、或赢输,拍击飘扔,不亦乐乎,不亦快哉!
台湾邮政当局发行的《地方戏曲邮票——歌仔戏》首日封寄到手中时,我总觉得其中的“薛丁山与樊梨花”
、“薛平贵与王宝钏”
好生眼熟,从图案的内容到设计的风格,想来就是儿时熟悉的“安阿飘”
了!
戏曲也是当年“安阿飘”
的重头戏,其实好多古装戏我都是最先从无声而有色的“安阿飘”
上面熟悉的,什么《秦香莲》,《三岔口》,什么《三打祝家庄》,什么《穆桂英挂帅》……“薛丁山”
们也是有的,什么高甲戏、梨园戏、歌仔戏……土土的唱遍了闽台两岸,邮票带来的亲切感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遁着那“安阿飘“的记忆飘啊飘,最鲜活的莫过于梨园戏《陈三五娘》了。
戏剧的故事说的是闽南泉州的书生陈三在广东潮州的元宵灯节上,与黄五娘相遇,两人一见倾心。
但五娘父黄九郎却将她许婚于富豪之子林大。
五娘虽执意不允,却难违父命,只得暗中饮泣。
陈三为了接近五娘,化装成磨镜匠来到黄府,磨镜时故意将宝镜打破以迁怒黄九郎,遂以赔镜为由卖身黄府为佣。
五娘料得陈三来意,又喜又惧,但两人咫尺天涯,难得相见。
五娘朝夕愁想,玉容消瘦,病体缠mian。
一年后,陈三在失望之余欲返乡里,经婢女益春递书传情,两人终得相见互诉衷肠。
在林家逼婚日紧之时,五娘毅然随陈三在三更月夜离家私奔,去追求自由与幸福。
这个梨园戏传统剧目是根据老艺人蔡尤本、许志仁的口述本整理的。
1952年秋晋江县大梨园剧团演出。
1953年4月又经许书纪、林任生、张昌汉再次整理,由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演出。
1954年11月,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和多项单项奖。
1955年和1959年两度晋京汇报演出。
1956年12月,由文化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获奖戏曲剧目。
1957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舞台艺术片。
最是羞答答的五娘把嫣红的荔枝包在手绢里从楼台上抛向陈三的镜头,不知倾倒了天下多少男女,也几乎把我这个小男人击倒在地!
本是大宋名将之后奈何命途多舛,父母皆死于金兵之手,看主角如何和杨过当兄弟,脚踢东方不败,拳打扫地和尚,西楼将金老的十四天书都写在一本书里,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各位书友,也希望各位书友喜欢,多多评论。...
昔日的闹市街头,现在一片畸形的死寂。嘶哑狂乱的怪异低语缠绕在天空之上,不可名状的古老巨影沉浮于大海之中。未知的疾病爆发,可怖的灾难肆虐,恐慌的人们日夜寻求虚妄的庇护之地。血雨飘淋,闪电照亮了乌鸦在聚集,永不复焉,永不复焉,它们答曰。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异怪生物跟人类一样拥有十二对肋骨,但也拥有一根人类没有的‘横畸骨...
九道惊雷在老宅的后院轰出了一道窟窿,林风惊奇的发现,通过这条神奇的窟窿,他可以往返于地球与光明大陆。我靠,要发达啦!...
他,是第一杀手组织断魂堂的堂主及东凡国太子她,是断魂堂的首席护法。为了将她培养成最顶尖的杀手,他倾囊相授,纵她宠她,为她破例,缜密谋划让她名动天下。她以为他是她的伯乐恩师,却不知,最终将她亲手推向死亡深渊的人,竟是他。绝处逢生,浴火归来,她,以敌国代表的身份站立于他的身前,笑道东凡独大的日子,该结束了。...
前世的情既已化作世间最毒的药这世她便要用这毒药,为自己染上最红的妆!本是她拉他脱离苦海,不想最后,竟是被他渡为人。...
柳惠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妇,谨遵三从四德,恪守妇道孝顺长辈,操持家务,替丈夫生儿育女,不料婆家个个不省心逼死了正主儿,好好双十年华的姑娘,就没了性命一朝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