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人在街上用闽南话对我喊“树尾黄”
,我怔了一下,但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
不久前我在电视报上发表了一题千字随笔——《熟透自然甜》,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树尾黄”
的芒果可口之美味。
结果那一周先后有好几个熟人用“树尾黄”
叫我,或闽南话或普通话,几乎给本人平添了一个绰号。
我不讳言,文章出来了,有反响就是作者的愉快之一,一颗石子投入水中,还希望能听到“咚”
地一声,还希望看到几圈涟漪呢!
不过短短的《熟透自然甜》回声“咚咚”
,的确还是意料之外。
当我美美地咀嚼着“树尾黄”
的余味时,有家大刊物的主编对此极不为然,并酸溜溜地婉言相劝,大意是像我这样的人写这样的小文章是很不值得的。
我也不以为然,文章大小各有其难,但是在白字黑字面前,理当是人人平等,最终还是得作品本身说了算。
尽管“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
是写作者共同的错觉,但我爬了那么多年的格子,心底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树尾黄”
一出,闹得朋友皆知,这纯属广播电视报的影响使然,我对这位大主编说,该报一周的印数就是贵刊一年印数总和的5倍以上;且往往一张报纸会在一个家庭里被反复拿捏至少十天。
结果把一篇原本不起眼的小文章弄得家喻户晓,充其量只能说明电视报挡不住的广告效果,实在不是本作者的错。
不过我以为无论作品大小,都应紧贴生活,以读者喜闻乐见为己任。
那种把小说诗歌写得让人看不懂为得意的“高层次创作”
,如今陷入了空前无人问津的境地,如此尴尬的结局理所当然且天经地义。
文章搁笔时,一位童年时的朋友刘闽生打上门来,这位闽南出生的山东大汉极具语言天赋,能用龙海腔、同安腔、漳州腔、泉州腔把“树尾黄”
的闽南话区分得惟妙惟肖。
他告之“树尾黄”
的“兄弟”
叫“树尾红”
,双双皆为“熟透”
的结果。
闽南小芒果依果肉分为两个品种,橙黄的多汁,金红的肉厚,一旦熟透都十分好吃……说得孤陋寡闻的我听得一楞一楞的!
但他也对该文提出意见,为什么一开始就提某某名人卖乖;我大叫冤枉,本意恰恰相反,那是为了表示,无论名人凡人,其实人人都有一个嘴馋的童年值得回味!
1999年8月
本是大宋名将之后奈何命途多舛,父母皆死于金兵之手,看主角如何和杨过当兄弟,脚踢东方不败,拳打扫地和尚,西楼将金老的十四天书都写在一本书里,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各位书友,也希望各位书友喜欢,多多评论。...
昔日的闹市街头,现在一片畸形的死寂。嘶哑狂乱的怪异低语缠绕在天空之上,不可名状的古老巨影沉浮于大海之中。未知的疾病爆发,可怖的灾难肆虐,恐慌的人们日夜寻求虚妄的庇护之地。血雨飘淋,闪电照亮了乌鸦在聚集,永不复焉,永不复焉,它们答曰。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异怪生物跟人类一样拥有十二对肋骨,但也拥有一根人类没有的‘横畸骨...
九道惊雷在老宅的后院轰出了一道窟窿,林风惊奇的发现,通过这条神奇的窟窿,他可以往返于地球与光明大陆。我靠,要发达啦!...
他,是第一杀手组织断魂堂的堂主及东凡国太子她,是断魂堂的首席护法。为了将她培养成最顶尖的杀手,他倾囊相授,纵她宠她,为她破例,缜密谋划让她名动天下。她以为他是她的伯乐恩师,却不知,最终将她亲手推向死亡深渊的人,竟是他。绝处逢生,浴火归来,她,以敌国代表的身份站立于他的身前,笑道东凡独大的日子,该结束了。...
前世的情既已化作世间最毒的药这世她便要用这毒药,为自己染上最红的妆!本是她拉他脱离苦海,不想最后,竟是被他渡为人。...
柳惠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妇,谨遵三从四德,恪守妇道孝顺长辈,操持家务,替丈夫生儿育女,不料婆家个个不省心逼死了正主儿,好好双十年华的姑娘,就没了性命一朝穿越...